關注北京市兩會系列評論之一
1月14日,北京市兩會正式拉開了序幕。在往年的兩會上,總會出現很多受到市民關注的熱點話題,今年恐怕也會有不少。
比如,在去年兩會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象群等12名藝術家出身的人大代表,曾提出《關于加快奧運會城市雕塑景觀建設的議案》,呼吁市領導主導城市雕塑、城市壁畫、城市公共藝術的發(fā)展,加強城市雕塑委員會建設,尊重專家意見,尊重藝術規(guī)律;加強審批核準制度,確保城市雕塑的品質。在接受記者回訪時,李象群表示,部門利益因素阻礙了城市雕塑建設;而城市雕塑委員會,應由雕塑家、建設和環(huán)境專家、生態(tài)學者和藝術評論家共同組成。
作為一座現代化的國際性大都市,又是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首都之城,高品質的城市雕塑對于北京的特殊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雕塑大師劉開渠先生就曾說,一個城市的精神風貌、文化狀況,不僅反映經濟建設的成就,同時能夠給予經濟建設以巨大的影響;而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水平的一個象征,它對城市面貌的美化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具有其他文化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獨特功能。
的確,好的城市雕塑往往成為一個國家、一代文化、一座城市的標記,折射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文化氛圍、歷史風貌及地域特征。因此,世界著名的大城市都十分重視建設大規(guī)模的雕塑,如法國巴黎的“凱旋門”,歌頌了法國革命時馬賽人民英勇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墨西哥城的一只叼著蛇的鷹停在仙人掌的雕塑,展現了墨西哥人民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光榮歷史,成為墨西哥國家的標志。畢竟,這類雕塑具有最普及、最堅固、最持久的特點,對人們起著日久年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激發(fā)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然而,北京市社科院在《首都北京城市雕塑的現狀與癥結》的報告中指出,從人類文化發(fā)展和世界城市發(fā)展的歷史與現狀考察,北京的城市雕塑狀況不容樂觀:數量嚴重匱乏,尤其現代意義的城雕,只是處于起步階段;質量欠佳,已有的城雕作品中,不少被專家認為是“雕塑垃圾”;體量不夠,類似莫斯科的祖國-母親、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等具有大都市標志意義的特大型和巨型的雕塑尚未出現;布局有待改進,在廣場、交通要道街道(包括街道綠地),城雕罕見,而公園和邊緣地區(qū)的數量大大多于城區(qū)……此外,在題材豐富化、藝術風格多樣化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
鑒于此,期待有關部門能夠更加重視李象群等代表的建議,更期待北京能夠借助舉辦奧運會的良好時機,在數量、質量、體量、布局、題材、藝術風格等方面,盡快改變不容樂觀的城市雕塑現狀,以進一步提升北京的城市文化品位。要知道,北京并不僅僅是所有生活在北京的人們的城市,它更是國家的首都,在城市公共藝術建設上起著全國性導向作用。同時,作為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城市,它也在向世界展示著中國的形象、中國的精神、中國的氣派。在這一點上,高品位城雕所傳遞的文化信息,往往是最感性、最直接、最易于接受和最令人記憶深刻的。
當然,要做到這些,還需要進行很多艱苦的工作。比如,要通過一些合適的宣傳路徑,提高市民對城雕的認識水平和審美水平,改變城雕是城市建筑可有可無的附屬品的傳統(tǒng)觀念;加強城市雕塑委員會建設的力度,穩(wěn)定城雕建設的資金來源,建議借鑒國外的“百分比建設制度”,在公共建設經費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設立城市雕塑建設的專項基金;完善城雕建設市場的管理規(guī)則,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利益,在設計、價格、監(jiān)理以及建設等方面,出臺科學、具體的法規(guī),堵住“雕塑垃圾”的入口;同時,也不妨組織相關專家,對城雕開展一次全面、徹底的普查,對現狀作品進行審查篩選、登記造冊,以便及時清理整頓粗制濫造、沒有文化品位、有損城市形象的“雕塑垃圾”;等等。
期待這些工作能在今年兩會之后,逐步落實到位。盡管相對一些重大話題而言,這只是一個“小問題”,但如果真正能夠解決好,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兩會“開篇之作”了。(信息來源:新京報)
說說您的看法:(無須注冊)
共0條評論暫沒有評論。